2022年8月10日,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应欧盟委员会要求,欧盟动物饲料添加剂和产品(FEEDAP)研究小组就琉球柳叶提取物(Solanum glaucophyllum leaf extract )作为奶牛和其他乳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表科学意见。
Read More →2022年8月10日,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应欧盟委员会要求,欧盟动物饲料添加剂和产品(FEEDAP)研究小组就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CNCM I-4622作为所有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表科学意见。
Read More →研究明确了鱼类肌间刺形成的关键细胞群,鉴定到调控鱼类肌间刺发育的关键基因runx2b,揭示了runx2b调控鱼类肌间刺形成的分子机制。
Read More →该研究通过将裸仁南瓜(HL)和有壳南瓜(H)杂交,构建了F2遗传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表明,南瓜无壳性状受单一隐性等位基因(hh)控制。利用BSA-seq基因定位技术方法,初步将无壳性状定位到12号染色体的一个1.43 Mb的区间(99%的显著性水平)。
Read More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科学院王彦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中科院Top期刊,IF=7.129),发表了题为《综合分析福美双诱导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中差异表达的mRNA和非编码RNA及其相互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立足我国对家禽养殖抗病育种的需求,首次对TD肉鸡中差异表达的mRNA、miRNA、circRNA和lncRNA进行了注释,并构建了lncRNA/circRNA-miRNA-mRNA ceRNA调控网络图。
Read More →近日,园艺学院果树逆境生物学团队管清美课题组在植物学顶级期刊《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转座子MITE-MdRF1通过影响MdRFNR1-1表达进而调控苹果抗旱的分子机制。
Read More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李双成/李平教授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Grass-specific ABERRANT MICROSPORE DEVELOPMENT 1 is required for maintaining pollen fertility in rice”(水稻花粉育性的维持需要草科特有的AMD1蛋白)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一个未知功能的表达蛋白通过参与水稻绒毡层降解和花粉壁形成进而调控水稻花粉育性的新机制。
Read More →该研究报道了一个SEP亚家族的VvMADS39基因,结合功能研究及其参与的网络调节机制,证实VvMADS39对葡萄花分生组织的维持及在胚珠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Read More →8月7日,水稻研究所选育的荣紫糯、荣粳糯、荣糯1号三个糯稻品种获得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品种审定证书。其中荣紫糯是四川首个有色糯稻品种,专用于功能型保健型糯稻产品生产;荣粳糯是四川第5个香型糯稻品种,专用于米酒和醪糟酿造,产品风味独特、层次感突出;而荣糯1号则是糯米粉深加工专用型糯稻。
Read More →近日,植物学领域权威期刊Plant Communications(《植物通讯》)在线发表了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荞麦代谢调控与逆境生物学”团队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应用计算生物学方法整合了不同物种近万个样本的多组学数据,剖析了UV-B响应的协同功能网络;并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试验,揭示了MYB4R1新功能化在苦荞UV-B适应性进化中的关键作用。
Read More →